横渠四句是什么意思?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意为: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,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,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,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。一、详细解析:1、“为天地立心”比较流行的解释......
横渠四句是什么意思?
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意为:
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,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,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,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。
一、详细解析:
1、“为天地立心”
比较流行的解释是,认为天地没有心,但人有心,人的心也就是“天地之心”;“为天地立心”就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,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。还有一种说法,认为“为天地立心”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“仁”、“孝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。
2、“为生民立命”
“生民”指民众,“命”指民众的命运。这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“安身立命”问题。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是命定论,认为人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。然而张载却认为,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,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。因此“为生民立命”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,确立生命的意义。
3、“为往圣继绝学”
“往圣”,指历史上的圣人。儒家所谓圣人,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。“绝学”,指中断了的学术传统。理学家普遍认为,儒家学统自孟子之后就中绝了,所以要努力恢复。张载继承“绝学”,却并非照搬前人,而是力求创新,在他的学说中有不少内容是六经所未载,前圣所未言的。
4、“为万世开太平”
“太平”、“大同”等观念,是周公、孔子以来的社会政治理想。到北宋,以范仲淹、李觏等人为代表的政治家、思想家都提出过“致太平”的主张。张载不局限于当下的“太平”秩序,而是以更深远的视野展望“万世”的“太平”基业问题。
二、出处
为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,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“横渠四句”。
三、小说主题表现
“横渠四句”这四句话最能表达一个人对国家,对社会的担当和使命。小说应当具有胸怀天下、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,还有那种立心立命,以苍生社稷为怀,勤政爱民、关注民生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。
扩展资料
1、叶采解释横渠四句
“天地以生生为心,圣人参赞化育,使万物各正其性命,此为天地立心也;建明义理,扶植纲常,此为生民立道也;继绝学,谓缵述道统;开太平,谓有王者起,必取法利泽,垂于万世。”
2、背景
宋初的建国初期,赵宋统治者总结国家长期分裂的经验教训,为了重建社会秩序,确立了“以儒立国”的国策。在这种政策环境下,以张载等人为代表的北宋理学家的最大关怀,是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奠定永恒的精神基础,而不是认识“自然界的规律”。
3、原文
此四句出处一般依据的是黄宗羲、黄百家父子编纂的《宋元学案》,百家在卷十七“横渠学案”所加的按语中写道:
“先生少喜谈兵,本跅驰豪纵士也。初受裁于范文正,遂翻然知性命之求,又出入于佛老者累年。继切磋于二程子,得归吾道之正。其精思力践,毅然以圣人之诣为必可至,三代之治为必可复。尝语云:‘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’自任自重如此。”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—横渠四句
“横渠四句”翻译成白话文。
横渠四句的意思为:人对于天地的认识即所创造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天地的自我认识,这就是为天地“立心”。儒家将外在与内在统一结合起来,将天与人、顺应自然与自强进取结合起来,并不是要接续一般意义的中国学统,而是接续儒家之学统,最高统治者应为有圣人之德者,实现王道。
出处:张载《横渠语录》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
白话释义:
1.“为天地立心”,天地本无心,但人有心,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,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。实则,恻隐之心,就是不忍人之心,也就是孔子的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。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:“学者之事,莫要于识仁求仁,好仁恶不仁,能如此,乃是为天地立心。”
2.“为生民立命”,直接来源于孟子的“立命”的思想。通过修身致教,最后如果能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,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,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,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。
3.“为往圣继绝学”,故“往圣”者,孔子、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;“绝学”者,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。对儒学而言,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,而宋的濂、洛、关、闽诸大家,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。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,惟有宋儒。
4.“为万世开太平”,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。“开”期待之谓。“为万世开太平”,实现张载《西铭》描述的文化理想,民胞物与,全体归仁,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。
扩展资料
写作背景:
宋真宗天禧四年,张载生于长安(今陕西西安市)。青年时喜论兵法,上陈《边议九条》。交好范仲淹,研读儒家《六经》。进士及第,拜祁州司法参军,授云岩县令,迁著作佐郎、崇文院校书郎。辞官归家后,讲学于关中,建立学派称为“关学”。
张载是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,历授崇文院校书、知太常礼院。后其弟监察御史张戬,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贬,横渠遂辞官。归家后,专注于读书讲学,开创“关学”,名震一时。
年少时博览群书,颇有出仕建功之志,但在范仲淹勉励下,投身学术研究。出入佛老,终于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儒家思想。
主张“实学”,强调经世致用,研究面广泛,对天文历算等自然科学和农学、军事、政治等都有独到的成果。与二程的“洛学”不同,横渠认为世界的“本源”是“气”,而非“理”。通过“气”的概念,张载构建起了一个独特的“一元论”哲学体系。”冯友兰评价其为张载对中国哲学的一大原创性贡献。
作者简介:
张载,字子厚,凤翔郿县(今陕西眉县横渠镇)人。北宋思想家、教育家、理学创始人之一。
宋神宗熙宁十年,病逝于临潼,时年五十八,世称横渠先生,尊称张子,封先贤,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,与周敦颐、邵雍、程颐、程颢合称“北宋五子”。
其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的名言,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“横渠四句”,因其言简意赅,历代传颂不衰。著有《正蒙》、《横渠易说》等著述留世。
横渠四句原文和翻译
即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,为北宋儒学家张载的名言。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“横渠四句”。
第一句:人对于天地的认识即所创造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天地的自我认识,这就是为天地“立心”.
第二句:儒家将外在与内在统一结合起来,将天与人、顺应自然与自强进取结合起来.
第三句:“为往圣继绝学”,并不是要接续一般意义的中国学统,而是接续儒家之学统.
第四句:“为万世开太平”,最高统治者应为有圣人之德者,实现王道.
白话文:
相对于文言文,即用白话写成的文章,也称语体文。那么白话文也就是现代汉语更加书面化。古代的正式文体是文言文。古代在东汉以前,使用竹简、丝帛等作为文书载体,必然要求文字简洁。 东汉发明了造纸,随着工艺的改善,加上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后,这些都为白话文体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。
“白话”是指汉语书面语的一种。它是唐宋以来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,起初只用于通俗文学作品,如唐代的变文,宋、元、明、清的话本、小说等,及宋元以后的部分学术著作和官方文书。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“新文体”、“白话文”和“大众语”三个阶段。到‘五四’新文化运动以后,才在全社会上普遍应用的。
在古代,文言文形式规范,并且用词用字较为统一。而由于方言的差异,白话文在各地差别较大,因此交流呈现出地域差异的特性。
参考资料
古诗文网: